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出炉 几个关键词我们帮你梳理好了

本文转自:浙江日报
浙江新闻客户端 采访人员 郑文
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出炉 几个关键词我们帮你梳理好了
视觉中国图
近日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出炉,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、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调整 。 针对其中关注度较高的“7+3”等关键词,有医君作了梳理,一起来看——
【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出炉 几个关键词我们帮你梳理好了】关键词:“7+3”
方案提到,密切接触者、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“14+7”调整为“7+3” 。 相关人群应该怎么做?
“7+3”指的是“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+3天居家健康监测” 。 按照浙江省防控办《关于科学精准做好重点人员健康管理的通知》要求,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“健康码”赋红码,单人单间居住在指定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,尽可能避免与他人直接接触 。 在接收和解除隔离需要转运等情况下,应规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,保持人员间1米以上距离 。 严格避免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。
居家健康观察人员“健康码”赋黄码,单人单间居住,使用独立卫生间 。 非就医等必要情况不离家外出;确需离家外出的,须经负责其管控的村(社区)或单位批准,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“点对点”前往,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。 其间核酸采样原则上须由社区安排上门进行 。 建议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单独居住;如家人需同住的,同住人员“健康码”赋黄码,管控举措及核酸检测频次等同居家健康观察人员 。 同住人员须与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在家里相对独立居住,避免接触,不得共用餐具、毛巾、浴巾、床单等物品 。 需居家健康观察的人员不具备居家健康观察条件的,可在属地政府指定的酒店进行居家健康观察 。
关键词:抗原检测
方案提到,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 。 抗原检测为何不能替代核酸检测?
病毒是否入侵人体,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来检测:核酸检测、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。 前二者都属于直接检测病毒的方法 。 相比核酸检测,抗原检测的速度可以更快,操作也更便捷,但准确度较低,一般用于感染早期 。 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,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,有利于提高“早发现”能力 。
关键词:中高风险区
方案提到,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,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 。 中高风险区群众如何出行?
高风险区实行“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”,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,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。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,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。
中风险区实行“足不出区、错峰取物”,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。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,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。
低风险区指中、高风险区所在县(市、区、旗)的其他地区,实行“个人防护、避免聚集” 。 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,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