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识|养鸡怎么养,鸡得了干瘦病治疗偏方( 七 )


2、鸡脑脊髓炎:由脑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损害性传染病 。 主要损害1月龄以内的雏鸡 。 病雏具有头颈震颤等典型症状 , 死亡率10%-30% , 引起母雏鸡瘫痪 。
(二)细菌感染
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感染和沙门氏菌感染等 , 此类细菌侵害脑部后引起脑炎症状 , 除极少量成年母鸡有瘫痪症状外 , 95%以上的病例发生于22日龄前的雏鸡 , 且蛋雏公鸡要占总病例量的90%以上 。 剖检变化突出的病变是严重的小脑水肿 , 点状或弥漫性脑髓质血管出血 。
1、大肠杆菌性脑炎:由大肠杆菌侵入脑组织所引起 。 临床症状可见头颈震颤、站立不稳等 。 剖检可见大脑半球后部有豆粒大灰白色坏死 , 凹陷 。 诊断时无菌采取坏死脑组织 , 应用麦康凯培养基培养 , 长出红色中等大小菌落 , 革兰氏染色为G杆菌 , 通常镜检可确认为大肠杆菌 。 在治疗方面 , 采取抗菌消炎措施 , 以药敏试验来筛选有效的抗菌药物 。
2、沙门氏菌性脑炎:亦称脑型白痢 , 是沙门氏菌侵入脑组织引起的 。 剖检变化、临诊症状与大肠杆菌性脑炎相似 。 镜检可检出G杆菌 。 治疗与大肠杆菌性脑炎相似 。
养鸡怎样养 农村规模养鸡的几个问题

一、场址选择的问题
养鸡场除了选择背风向阳 , 地势高燥 , 水电方便以外 , 还应特别注意与其它鸡场的距离 。 在肉鸡饲养比较集中的地区 , 就存在鸡舍间距离太小 , 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, 有的鸡舍间距只有几米远 , 没有隔离措施 , 易造成疫病的传播 , 由于防疫意识淡薄 , 鸡粪清出后就堆放在主干道上 , 形成很大的污染源 , 对自己的鸡舍及小区内的其它鸡舍造成潜在威胁 。
二、执行全进全出制的问题
许多规模蛋鸡场都同时饲养两批以上的蛋鸡 。 他们为了使鸡蛋“供应”不间断 , 往往在第一批蛋鸡未淘汰之前就购进第二批鸡育雏 , 鸡舍和场地不能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, 容易造成鸡群的发病 。
三、卫生制度问题
许多规模养禽场大多是家庭式的 , 主要劳动力既是饲养员又是销售员 , 忙里忙外 , 由于防疫意识淡薄经常性地互相串门 , 进鸡舍不消毒 , 门口无消毒池等;
另外 , 到市场去售鸡及鸡蛋后 , 也不彻底消毒就进入鸡舍;还有的鸡场随地剖检病死鸡、乱扔死鸡 , 甚至食用病死鸡等 , 这些行为都给养鸡带来很大的隐患 , 很容易暴发疫病 , 造成很大的损失 。
大部分养殖户较注重舍内环境控制 , 忽视舍外环境控制 , 如病死鸡乱丢弃 , 蚊蝇孳生等 。 为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, 应定期进行场内环境消毒和舍内定期带鸡消毒 , 清理场内卫生死角 , 消灭蚊蝇 , 消除蚊蝇孳生地等 。
四、用药问题
在预防用药方面 , 没有针对性 , 往往在整个饲养周期内不间断给药 , 造成饲养成本的增加以及耐药菌株出现 , 鸡群一旦发病 , 很难有效控制 。
鸡群发病后 , 不经确诊就大剂量(或不足剂量)使用抗菌、抗病毒药物 , 几乎不论是什么病都可使用同一“万能处方” , 这样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 。
为较好的控制病情 , 应该到有实力的兽医站进行确诊后 , 根据兽医人员的安排合理用药 , 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。
大规模养鸡怎么养 一、品种选择
养殖时选择鸡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, 因为选择一个好的品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, 优良品种有着较强的抗病力 , 肉的品质也比较好 , 产蛋量高等一系列优点 , 品种一般是肉鸡、蛋鸡或者是两者兼用的品种 , 我国例如崇仁麻鸡等都是比较优质的品种 , 雏鸡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饲养场 , 确认雏鸡没有病害特别是传染病才能将其合群饲养 。

推荐阅读